【地圖系列】【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拉耶佛 交通景點地圖與住宿經驗分享

塞拉耶佛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首都,在歷史上是多個民族宗教的交流、匯集之地,因此能在此同時見到鄂圖曼帝國時期和現代歐式的建築,也能看見教堂比鄰清真寺的景象。

若對於中學的歷史課還有印象的話,應該會知道這裡也是鼎鼎大名塞拉耶佛事件的爆發地、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的地方,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而在近代歷史中,塞拉耶佛也是在波士尼亞獨立戰爭中,塞拉耶佛圍城戰發生的地點,從 1992/4/5 至 1996/2/29 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塞族共和國軍圍困,共計 1425 天,是現代戰爭中歷時最長的圍城戰役。因此不管是世界歷史發展、宗教衝突歐洲戰爭,這裡簡直是活的課本,值得旅客細細觀察與認識。

交通概述

景點集中,路面電車即可前往

塞拉耶佛的景點集中在舊城區,雖然離機場或主要進出的巴士站有段距離,但都可以搭乘路面電車前往,該電車系統同時也是歐洲最早營運的系統之一,頗具歷史意義。

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國土內又被劃分為聯邦區塞族共和國區,嚴格來說還有一個稱為「布爾奇科特區」的共治區,這個就牽涉到該國複雜的種族宗教衝突,以及國際調停之下的世界最難懂的妥協政治制度,形成一個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有兩個政治實體(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塞族共和國)以及三個總統(波士尼亞族代表、克羅埃西亞族代表、塞爾維亞族代表)的奇妙現況,在塞拉耶佛有許多景點就圍繞著相關議題,建議旅遊時可以多加深入瞭解這可以說是巴爾幹衝突縮影的歷史背景,發現更多歷史課本上沒提到的故事。

國內的另一城鎮莫斯塔爾也是知名的觀光小鎮,搭巴士不用三個小時即可抵達,若有機會建議可以一起拜訪,多多瞭解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風土民情和景觀。

塞拉耶佛知名的景點希望隧道離市區較遠、離機場較近,若行程當中會經過機場,建議可以安排在一起,若是以陸路的方式進出塞拉耶佛,則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瞭解如何從市區搭車前往,同時簡單理解當中的展出內容。

景點概述

多為歷史建築和戰爭相關,一天可逛完

塞拉耶佛的主要景點都在舊城區徒步街當中,皆可徒步前往,除了參觀博物館需要花多一些時間外,大致上一天就能逛完。舊城區則充滿鄂圖曼帝國時期所留下的特色建築,可以漫步其中享受不同時代的氛圍。

永恆之火

紀念二戰的火焰,卻難以消弭種族間的衝突

永恆之火就位於徒步街的端點,標示著觀光區的開始或結束。永恆之火本身是在1946年的南斯拉夫時期,為紀念二戰脫離納粹法西斯政權的統治所建。

從上面的文字和配色、排列方式不難看出來,在南斯拉夫時期的當時想表現出斯拉夫民族一致性、合作性的文字描述方式,可惜最終仍難讓有種族、宗教差異的三個族群和平相處。

耶穌聖心主教堂

宗教仍無法避免的衝突,或說就是衝突的原因?

或稱塞拉耶佛大教堂,為該國境內最大的天主教堂,建於19世紀末,在塞拉耶佛圍城戰役期間曾遭損壞並已修復,因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曾拜訪此教堂,而在門口設有其雕像,是在徒步街一定會遇到的景點之一。

教堂廣場可見散落在塞拉耶佛各處角落、約有200個「塞拉耶佛玫瑰」的其中一個,以鑲嵌在地板內潑灑狀的紅色樹脂,表現出迫擊砲觸地時炸開的碎片,標示出在塞拉耶佛圍城戰役當中,有三個人以上同時被殺害的場所,以讓後人和來訪的遊客銘記這段過往。

11/07/95攝影展

人類的悲劇、歷史重複的教訓
photo credit: 攝影展官網 https://galerija110795.ba

11/07/95攝影展就位於耶穌聖心主教堂旁邊的建築內,以發生在1995年7月11日的雪布尼查大屠殺事後調查過程為主題的攝影展,需要付費參觀,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官網

除了影像本身的展出,展場也有影片、文字輔助說明屠殺事件發生的背景和過程,闡述在波士尼亞獨立戰爭期間,塞族軍隊在政治、種族、宗教、歷史等淵源之下,對波士尼亞族平民進行的屠殺行為。

雖然展覽內容本身相當沈重,但無疑也是窺探這塊土地或這個國家有如此衝突歷史的管道,更能瞭解複雜、難解的過往,而對於所有的和平更加珍惜。

東西文化交匯點

當東方和西方的建築交匯在此處

位於徒步街當中,標誌性的分別了代表東方的鄂圖曼時期建築區域,以及代表西方的歐洲建築區域,也是在舊城區一定會經過的地方,不妨在這裡也拍著照體驗看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奇妙吧!

傳統有頂市集

建於鄂圖曼帝國時期的市場建築

就位於東西方文化交匯處旁,是在鄂圖曼帝國時期所建的市場建築,市場的正式名稱為Gazi Husrev-beg’s Bezistan,以紀念對於此地建設有諸多貢獻的總督Husrev-beg,Gazi可以翻譯為我們的英雄,而Bezistan則為賣東西的地方,即為市場之意。

市場內主要以販售物品為主,沒有提供飲食,個人認為稍微比較觀光化,多販賣紀念品為主,確實與在土耳其有頂市集有幾分相似,可以逛逛感受氣氛。

清真寺

當時的城鎮中心,許多古蹟圍繞於此

隔著有頂市集一個街區就能見到舊城區的清真寺Gazi Husrev-begova džamija,看得出來是用於紀念總督Husrev-begova,在附近也能看見一個牌子說明這區由以總督為名、總督所下令建築的設施有哪些,除了市場清真寺外,還有學校圖書館,不僅帶動此地的經濟發展、宗教興盛,也教育後代、提攜後進,確實對於塞拉耶佛是有諸多貢獻的偉人。

大概是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之後統治此地時,想好好建設當地以收服多為異民族的人心,除了電車之外,這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有電力的清真寺,頗具意義。

前庭的木製淨身亭十分漂亮,在夜晚的打光下別具特色,建築旁即有總督Husrev-begova的墳墓,旁邊同時葬有他的得力副手,可見當地人是多麼感念此為總督。

商人驛站

當時的創舉,開展貿易的關鍵

過去是作為商人驛站的建築,為防盜設計僅有一扇不起眼的門出入,進而讓南來北往的貿易商願意到此進行商業活動而活絡此地的經濟。

驛站一樓中庭目前已改為餐廳使用,在古色古香的建築內用餐頗有一番韻味,二樓則為辦公室使用,可自由上樓觀看歷史建築樣貌,以及從二樓望下一樓中庭的景象。

木製噴泉台

塞拉耶佛最具指標性的景點

位於巴什察爾希亞廣場Baščaršija上的木製噴泉台Sebilj絕對是塞拉耶佛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建於18世紀中,據說喝了這個噴泉的水就會在未來回到塞拉耶佛。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在鄂圖曼風格的市集建築清真寺的背景下都十分漂亮。

廣場因為有人販賣玉米餵食而經常聚集大量鴿子,所以這個廣場又被戲稱為鴿子廣場

國家圖書館

在歐洲霸權統治期間所建的伊斯蘭風格建築

位於舊城區徒步街另一端點的即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國家及大學圖書館,原建於奧匈帝國統治期間作為市政廳之用,據說當初奧匈帝國為避免以穆斯林為主的當地人反感,請建築師至北非參考當地建築風格而建,因此有些伊斯蘭北非或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風格。塞拉耶佛事件的主角斐迪南大公夫婦即在參加完在市政廳的招待會後,乘車離開時受到刺殺。

建築在波士尼亞獨立戰爭時幾乎全毀,同時也損失了許多珍貴的典藏文物,經過多年的重建後於2014年重新開放,作為各種活動音樂會展覽的場所,內部據說也十分漂亮,值得入內參觀。

戰爭兒童博物館

以兒童視角看戰爭的殘酷
photo credit: 博物館官網 https://warchildhood.org

與一般博物館以上帝視角或歷史性描述的方式不同,戰爭兒童博物館兒童視角出發,展出兒童所使用過的玩具物品,靜靜地闡述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以及對於幼小心靈的影響,不僅是針對波士尼亞獨立戰爭期間,博物館也不定期展出其他戰爭下的兒童視角,讓觀者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戰爭。

拉丁橋與博物館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發生地

著名塞拉耶佛事件的發生地、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與其妻子被刺殺的地點,同時也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世界歷史的見證,當時為咖啡廳的建築現為博物館,在外的人行道和牆面上則說明當時刺客普林西普持槍所站的位置和行為,以及斐迪南大公夫婦所乘車輛的位置。據說牆面上的說明歷經多次修改,曾稱該刺客為瘋子,也曾改為民族英雄,最終我們看到的文字則持平敘述人事時地物。

拉丁橋側曾立了紀念斐迪南大公夫婦的紀念碑,不過在納粹統治期間被拆除了,由此可見許多意識形態在此來來去去,嘗試用各種標示紀念碑文字敘述等來傳達各種想法,對身為外人的我們來說也是體認當地種族宗教複雜的方式之一。

私人戰爭博物館

規模較小,但更加深刻貼近市井小民

除了比較大型的官方或基金會所設立的博物館,在小山坡的民宅中還藏有一個以自家住宅空間展出戰爭時期物品的私人博物館,無門票和工作人員,全靠參觀者的小費營運。

展出內容主要著重在戰爭期間人們是如何存活下去,當時候的生活樣貌又是怎麼樣,以及市井小民的一些故事所組成,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自製發電機、取水器、暖爐,戰爭期間小朋友令人感傷的作畫,對於戰時通貨膨脹的描述,以及如何拜託國際記者將訊息傳遞給在他國的親人。相較正式的博物館可能顯得有些凌亂,但個人認為更深刻地表現出平民在戰爭當中的渺小掙扎求生存的意志。

其他觀察與美食

不算特別主要的景點和飲食,但對於當地別具意義

除了上述的主要景點外,這裡也提供一些個人觀察到的現象或特色

  • Groblje Alifakovac 墓園:為於國家圖書館附近山丘上的伊斯蘭墓園,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這裡的人過世年幾乎都落在199x年,暗示可能跟戰爭屠殺事件有關,在後方的山坡上則可以俯瞰整個墓園舊城區
  • Baščaršija 廣場旁的金工小巷:過去的市場以職業區別店面位置,現今只在這條金工小巷觀察到這個現象,販賣著許多傳統敲擊雕花的藝品,甚至是以子彈炮彈彈殼所雕刻的紀念品
  • Veliki park 公園:距舊城區徒步街不到5分鐘路程的公園,除了有 #sarajevo 的拍照點外,公園本身設有許多紀念戰爭雕像紀念碑,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爸爸叫喊的雕像,說明牌寫著「爸爸叫喊著要躲藏著的小孩出來,因為塞軍答應他們不會對他們怎麼樣,卻在數日後看見他們的屍體…」
  • 佈滿彈孔的建築牆面:由於多年的戰爭,在離開舊城區外的一些建築,就能在其牆面上看到滿滿的彈孔,不需要特地到著名的狙擊巷,就能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景象,我想建築所有者留下這些彈孔,可能也是要銘記那些戰爭下的歲月吧

雖然跟很多被鄂圖曼帝國統治過的地區有類似的飲食文化,不過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還是有一些不同、改良過的食物,以下列舉嘗試過可以體驗看看的:

  • Bosanski lonac 波士尼亞鍋燉菜:被認為是國菜,嚴格來說不算是一道菜,而是家常料理的總稱,常見把馬鈴薯、牛肉和蕃茄一起燉煮,在餐廳則可以選擇不同的燉菜一起享用,是當地必嚐的料理
  • Ćevapi 烤肉條:與土耳其的烤肉條類似,不過這裡會加洋蔥碎跟著口袋餅一起吃
  • Tufahije 核桃蜜蘋果:同樣常見於巴爾幹地區的甜點,用糖水煮蘋果,挖去果核填入核桃歲,並在上面擠上鮮奶油,甜而不膩,十分好吃
  • Bosanska Kafa 波士尼亞咖啡:乍看之下有點像土耳其咖啡,但器具、做法和引用方式都跟土耳其咖啡稍有不同,最特別的是要把適量的方糖含在口中,和咖啡一起啜飲

住宿經驗分享

非推薦,僅供參考

住宿連結